您好!欢迎访问广东华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官方网站!服务热线:0769-82652668   
热门关键词:环境检测环境监测第三方检测机构室内空气检测甲醛检测水质检测玩具检测皮革检测纺织品检测REACH检测ROHS检测
新闻科普News Science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广东华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东兴西路西二巷13号
电话:0769-82652668
传真:0769-82652688
邮件:huake@gd-sct.com
公司官网:www.gd-sct.com
标准法规Regulation
4标准法规
您的位置: 首页 ->  标准法规 -> 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监测技术方法指南

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监测技术方法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提供了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监测工作所涉及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污染源样品采集、环境受体样品采集、样品管理、颗粒物监测项目选择与分析方法,以及贯穿颗粒物样品采集、保存、制备和分析等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适用于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相关的监测工作。

      各地应根据所采用的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方法,结合本地区重点污染源排放清单、污染源颗粒物特征组分以及监测技术的可行性,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当地的监测技术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以下标准、规范和指南所含条文,在本指南中被引用即构成本指南的条文,与本指南同效。当上述标准、规范和指南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47 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

      GB 18285 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

      GB 18352.6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

      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HJ 9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  PM2.5)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 168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

      HJ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 618 环境空气 PM10  PM2.5 的测定 重量法

      HJ 630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HJ 646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47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HJ 656 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手工监测方法(重量法)技术规范

      HJ 657 空气和废气 颗粒物中铅等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HJ 664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

      HJ 680 土壤和沉积物 汞、砷、硒、铋、锑的测定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

      HJ 777 空气和废气 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HJ 799 环境空气 颗粒物中水溶性阴离子(F-Cl-Br-NO -NO-PO 3-SO2-SO2- 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HJ 800 环境空气 颗粒物中水溶性阳离子(Li+Na+NH+K+Ca2+Mg2+)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HJ 829 环境空气 颗粒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 能量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法

      HJ 830 环境空气 颗粒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 波长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法

      HJ/T 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 48 烟尘采样器技术条件

      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393 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

      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7 年第 4 号)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环发〔201392 号)

      《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路线(试行)》(环办函〔2015191 号)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

3 术语和定义

3.1 PM2.5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μm 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3.2 PM10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10 μm 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

3.3 颗粒物排放源

      向大气环境中排放颗粒物的污染源。

3.4 固定源

      燃煤、燃油、燃气的锅炉和工业炉窑以及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通过排气筒向大气排放的污染源。

3.5 移动源

      由发动机牵引、能够移动并向大气环境排放颗粒物的各种客运、货运交通设施和机械设备。

3.6 开放源

      露天环境中无组织、无规则地向大气环境排放颗粒物的污染源,具有源强不确定、排放随机等特点。

3.7 无组织排放源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不通过排气筒,直接向大气环境排放的污染源。

3.8 一次颗粒物

      污染源直接排放到大气环境中的颗粒物,又称一次粒子。

3.9 二次颗粒物

      排放到大气环境中的气态污染物经过光化学氧化反应,气-固转化形成的颗粒物,又称二次粒子。

3.10 环境受体

      受到污染物污染的环境空气,简称受体。

3.11 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

      通过化学、物理学、数学等方法定性或定量识别环境受体中颗粒物污染的来源,简称颗粒物来源解析。

3.12 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方法

      用于开展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受体模型法、现场调查-统计分析-源清单法和污染源监测-模拟分析-源模型法。

4 污染源样品采集

4.1 污染源分类及采样原则

      颗粒物排放源可分成固定源、移动源、开放源等。固定源主要包括燃煤(油)的各类电厂锅炉、民用炉灶、建材和冶金工业炉窑等颗粒物排放源。移动源主要包括机动车、船、飞机及非道路机械等颗粒物排放源。开放源通常包括土壤扬尘、道路扬尘、施工扬尘、堆场扬尘和二次扬尘等颗粒物排放源。特定地区的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有时还需要考虑生物质燃烧尘、餐饮油烟尘和海盐粒子等。与固定源、移动源和开放源等直接排放的一次颗粒物不同,二次颗粒物由排放到大气环境中的气态污染物(也称前体物)经过光化学氧化反应,气-固转化形成,是环境空气颗粒物   的重要组成部分。

      源样品采集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①代表性。在采样前需通过深入的污染源调查,参考本地区已有的污染源清单,识别与本地区颗粒物来源相关的各种污染源类别,并保证选择采样的污染源能分别代表本地区各类颗粒物排放源。在采样中,应合理布点,保证样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代表性,采样时污染源应处于正常工况条件。②真实性。应采集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较稳定存在的颗粒物,必要时可利用特殊装置(稀释通道采样装置、再悬浮采样装置等)模拟颗粒物进入到环境受体的真实过程。③独特性。采样中应尽可能远离其他类别的污染源,减少不同源类之间的交叉影响,提高样品的独特性。对于同一源类不同子源样品,甚至更细分的源类样品,采样中谨慎对待样品的混合。

4.2 固定源采样

      对于燃煤(油)的各类电厂锅炉、民用炉灶、建材和冶金工业炉窑等固定源排气的颗粒物采样,优先采用稀释通道采样法;如果不具备稀释通道采样法的采样条件,对于烟道内不夹杂液滴的情况,可采用直接采样法代替。

4.2.1 稀释通道采样法

4.2.1.1 适用范围

      本方法主要用于采集固定源的颗粒物,通过样品的稀释、冷却和停留等过程,可模拟颗粒物从污染源进入环境受体的过程。

4.2.1.2 采样布点

      (1)采样前充分调查区域内工业及民用燃煤(油)设施情况,根据吨位、燃烧方式(如链条炉、往复炉、煤粉炉等)、除尘方式(如静电除尘、湿法除尘等)及燃料种类进行多级子源类分类,对主要子源类选取 2 个以上运行工况正常的固定源。

      (2)采样点的布设具体参照《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和《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的相关规定。固定源采样位置选择在垂直管段,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采样位置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 6 倍直径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 3 倍直径处。对矩形烟道,其当量直径 D=2AB/A+B),式中 AB 为边长。测试现场空间有限,难以满足上述要求时,可选择比较适宜的管段采样,采样断面与弯头等的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 1.5 倍。采样平台应有足够的工作面积使工作人员能安全、方便地操作。平台面积不小于 1.5 m2,并设有 1.1 m 高的护栏和不低于 10 cm 的脚部挡板,采样平台的承重不小于 200 kg/m2,采样孔距平台面约为 1.2 m~1.3 m

4.2.1.3 方法原理

      高温烟气在稀释通道内与洁净空气进行混合稀释,并冷却至大气环境温度,稀释冷却后的混合气体进入采样舱停留一段时间,然后使用采样器捕集一定粒径大小的颗粒物。该方法模拟烟气排放到大气中短时间内的稀释、冷却、凝结等过程,捕集的颗粒物可被近似认为是燃烧源排放的一次颗粒物,包括一次可过滤颗粒物和一次凝结颗粒物。

 

更多指南内容点击以下链接获取指南全文:

下载地址:《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监测技术方法指南

广东华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8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莞网站建设 [Bmap] [Gmap] [后台管理] 访问量:百度统计
业务顾问
售后顾问
华科APP

扫一扫手机APP

华科小程序

扫一扫微信小程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