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华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官方网站!服务热线:0769-82652668   
热门关键词:环境检测环境监测第三方检测机构室内空气检测甲醛检测水质检测玩具检测皮革检测纺织品检测REACH检测ROHS检测
新闻科普News Science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广东华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东兴西路西二巷13号
电话:0769-82652668
传真:0769-82652688
邮件:huake@gd-sct.com
公司官网:www.gd-sct.com
标准法规Regulation
4标准法规
您的位置: 首页 ->  标准法规 -> HJ 710.5-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爬行动物

​HJ 710.5-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爬行动物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爬行动物多样性观测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爬行动物多样性的观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7714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HJ 623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HJ 628 生物遗传资源采集技术规范(试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样方法 quadrat sampling method

      指观测者在设定的样方中计数见到的动物实体的观测方法。

3.2

      样线法 line transect method

      指观测者在观测样地内沿选定的一条路线记录一定空间范围内出现的物种相关信息的方法。

3.3

      栅栏陷阱法 drift fences and pitfall trapping method

      栅栏陷阱法由栅栏和陷阱两部分组成。栅栏可使用动物不能攀越或跳过的、具有一定高度的塑料篷布、塑料板、铁皮等材料搭建,设置成直线或折角状。在栅栏底缘的内侧或(和)外侧,沿栅栏挖埋一个或多个陷阱捕获器,陷阱捕获器可以是塑料桶或金属罐。

3.4

      标记重捕法 mark-recapture method

      指在一个界限明确的区域内,捕捉一定数量的动物个体进行标记,标记完后及时放回,经过一个适当时期(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充分混合)后,再进行重捕并计算其种群参数的方法。

4 观测原则

4.1 科学性原则

      观测样地应具有代表性,在有限的观测面积内能较好地反映出观测区域内爬行动物组成的基本特征;应采用统一、标准化的观测方法,能观测到爬行动物种群动态。

4.2 可操作性原则

      观测计划应考虑所拥有的人力、资金和后勤保障等条件,观测样地应具备一定的交通条件和工作条件。应采用效率高、成本低的观测方法。

4.3 持续性原则

      观测工作应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需要,并能对保护和管理起到指导和预警作用。观测对象、样地、方法、时间和频次一经确定,应长期保持固定,不能随意变动。若要扩大观测范围和强度,应在原有基础上扩大观测范围和样地数量。

4.4 保护性原则

      选择对生态系统破坏较小的观测方法,尽量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方法,以免对环境和动物造成破坏。避免超出客观需要的频繁观测。若要捕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必须获得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

4.5 安全性原则

      在捕捉、处理潜在疫源动物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防疫处理。爬行类中有毒种类较多,观测者应接受相关专业培训,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5 观测方法

5.1 观测准备

5.1.1 确定观测目标

      爬行动物观测可涵盖以下目标:掌握区域内爬行动物的种类组成、分布和种群动态;评估各种威胁因素对爬行动物产生的影响;或者分析爬行动物保护措施和政策的有效性,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5.1.2 收集观测区域相关资料

      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社会、经济、人文、生物区系等。如果不清楚观测区域爬行动物多样性的状况,可以开展一次本底资源调查,为制定观测计划做好准备。

5.1.3 确定并了解观测对象

      一般应从具有不同生态需求的类群中选择观测对象。应重点考虑:

      a)受威胁物种、国家保护物种和特有物种;   

      b)具有重要社会、经济价值的物种;         

      c)对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有重要作用的物种;

      d)对环境或气候变化反应敏感的物种;       

      e)受管理措施影响强烈的物种。

5.1.4 提出观测计划

      观测计划应包括:观测目标,观测对象,样地、样线、样方的设置,观测方法,观测内容和指标,观测时间和频次,数据分析和报告,质量管理和安全控制等。

5.1.5 成立观测小组

      成立观测小组,明确观测者的责任,对观测者进行专业培训,使观测者掌握野外观测方法、物种识别知识和野外生存技巧。

5.1.6 准备观测仪器和工具

      主要包括抄网、布袋、蛇夹、塑料袋、密封袋、塑料瓶、电筒、头灯、水鞋、塑料桶、照相机、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仪、温度计、溶氧测定仪、pH 计、传导率测定仪、记录表、记录笔、解剖盘、解剖刀、手术剪、镊子、针线、注射器、麻醉瓶、纱布、脱脂棉、卷尺、量杯、蜡盘、大头针、脱氧核糖核酸(DNA)样本采集工具、乙醚或氯仿、甲醛、乙醇、常备药品等。

5.2 观测样地设置

5.2.1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择观测样地。可按生境类型、气候、海拔、土地利用类型或物种丰富度等因素进行分层。所选样地应涵盖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5.2.2 采用 GPS 定位仪对观测样地准确定位,并在地形图上标注样地的位置。

5.3 样线法

5.3.1 在每个观测样地设置至少 7 条样线,每条样线 5001000 m。在生境较复杂的山区,以短样线(50100 m)为主。在生境较均一的荒漠、湿地和草原,可采用长样线(1000 m)。

5.3.2 选定样线后,用 GPS 定位仪定位坐标,在地图上标明样线的线路。

5.3.3 观测时以 2 km/h 左右的速度缓慢前行,记录沿样线左右各 35 m、前方 35 m 范围内见到的爬行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行进期间,不宜采集标本或拍照。不重复计数同一只个体,不计数身后的爬行动物(记录表参见附录 A)。通常 2 人合作,1 人观测、报告种类和数量,另 1 人填表、登记。

5.4 样方法

5.4.1 在观测样地内随机或均匀设置一定数量的样方,样方应尽可能涵盖不同的生境类型和环境梯度。样方一般设置为方形,大小可设置成 5 m×5 m 20 m×20 m。每个样方应间隔 100 m 以上。每个观测样地的样方数应在 7 个以上。

5.4.2 记录样方内见到的所有爬行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记录表参见附录 A)。依次翻开样方内的石块,检视石块下的个体。

5.5 栅栏陷阱法

5.5.1 栅栏陷阱法通常采用“一”字栅栏陷阱和“十”字栅栏陷阱(附录 F 中图 F.1)。

5.5.2 栅栏由聚乙烯或其他较软的材料制成并由木桩支撑呈竖直状,其高度根据观测对象的习性而定,一般在 30100 cm 之间。栅栏的底部埋入地下至少 20 cm,预防动物在其下打洞爬过。

5.5.3 陷阱为埋入地下的小桶,桶边与地面持平(附录 F 中图 F.2),陷阱边缘紧贴栅栏。桶底铺撒一薄层枯叶或其他轻软的碎屑覆盖物。观测前应对陷阱的规格进行试验性设计。在多雨地区或降雨季节,陷阱底部应设有小孔排水,但要注意排水孔直径不能太大,以免动物逃走。

5.5.4 在地面坚硬、不能挖土埋桶的地方,陷阱可以使用线网类材料制成漏斗管状的捕获器,其主体是一圆筒,一端或两端各有一漏斗(附录 F 中图 F.3),使动物易进不易出。捕捉水生龟鳖类可以使用放置饵料的漏斗捕获器或捕获网。水中捕获器必须有一部分露出水面,以免捕获的龟鳖窒息死亡。

5.5.5 每个观测样地至少设置 5 个陷阱,实施 3 次重复观测(记录表参见附录 A)。

5.5.6 每天检查陷阱中的动物,对于分布较远的陷阱可隔天检查。在气候干燥、高温等恶劣环境条件下,应每 24 h 检查一次陷阱,防止被捕获的动物死亡。检查陷阱时应注意防护,既不能伤害动物又不能被动物伤害到自身。

5.5.7 观测结束后必须将栅栏和陷阱全部收回。

5.6 人工覆盖物法

5.6.1 每个观测样地设置 35 个样方(每个样方应间隔 100 m 以上),每个样方内设置 25 个覆盖物(按矩阵排列,每行、每列各 5 个)。每个覆盖物采用瓦片或木片,尺寸 30 cm×20 cm 或以上,间距5 m。该法适用于草原、湿地、灌木林、滩涂、农田等自然隐蔽物较少的生境。

5.6.2 每天检查 1 次,记录覆盖物下的爬行动物(记录表参见附录 A)。对于分布较远的覆盖物样方,可以隔天检查。每次连续 610 天。该法如配合标记重捕法使用效果更佳。

5.6.3 翻动覆盖物时应戴防护手套或用相应工具探查动物,防止划伤手指或被动物咬伤,特别是防止被毒蛇咬伤。

5.7 标记重捕法

5.7.1 标记重捕法应满足以下前提条件:抽样是随机的,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标记不会丢失;标记过程应尽可能短。

5.7.2 在每个观测样地内,设置 35 50 m×50 m 100 m×100 m 的样方,捕获样方内所有观测对象后进行标记(记录表参见附录 B)。

5.7.3 对于壁虎和小型蜥蜴类可采用剪指(趾)法标记,对于蛇、龟鳖类和大型蜥蜴可采用注射生物标签的方法进行标记,对于龟类还可以在龟壳边缘刻痕或钻孔进行标记(参见附录 E),对于鳄鱼可在尾部突出的鳞片上固定彩色塑料片进行标记。

5.7.4 标记物和标记方法不应对爬行动物的身体产生伤害;标记不可过分醒目;标记应持久,足以维持整个观测时段。

5.8 物种鉴定与DNA检测

5.8.1 依据动物志等工具书鉴定爬行动物的种类。

 

更多标准内容点击以下链接获取标准全文:

下载地址:HJ 710.5-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爬行动物

广东华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8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莞网站建设 [Bmap] [Gmap] [后台管理] 访问量:百度统计
业务顾问
售后顾问
华科APP

扫一扫手机APP

华科小程序

扫一扫微信小程序

返回顶部